我是在1990年代晚期練就這種低彈道開球,以便在任何情況角逐比賽勝利。刺針球幫助我在風勢強勁的英國公開賽球場壓低開球彈道,取得領先優勢。
刺針球並非容易精通的球路。我必須增強肌力,尤其是小臂,才能在擊球之後猛踩剎車,打出這種低飛球路。在練習場苦練多時之後,我終於有信心落實在比賽中。此後立即成為我的拿手球路,雖然經歷多次揮桿改造,依然屹立不搖。
我必須藉此機會澄清一件事,「刺針球」這個名稱並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高爾夫文摘的傑作。
2000年之時,高爾夫文摘邀請我在一篇教學文章中示範這種球路。攝影師史蒂芬‧祖雷吉蹲在我正前方10碼處,要求我擊球飛越他的頭頂。我想他並不明白這種球路有多麼低。我的球從他頭頂飛過,只差數英寸。他大驚失色,往後的照片都改由遙控快門拍攝。第一張照片成功捕捉到快速飛行中的小白球,雜誌社的編輯搭配了「老虎的超級刺針球」的標題。此後刺針球之名不脛而走。本文也納入數張當時所拍攝的照片,大家可以比較我在20年前和現在的揮桿差異。
練就一項緊要關頭足以信賴的拿手開球球路極為重要。我一向感覺向下擊球控制度較佳。所以每當遇到開球絕對不可失誤的情況,我就會端出小右曲球路。距離或許不如正常開球,但是準確度較佳。如果球道很硬,而且無需飛越障礙區,我就會改打刺針球。因為低彈道球路較不容易偏離目標線。你或許會犧牲一些距離,但是穩定度更高。2006年英國公開賽,我一整個星期在開球台上都使用一種球路,那就是刺針球,最後以兩桿勝出。
回顧1990年代晚期,我幾乎都是用2號鐵桿打這種球路。然後3號木桿性能突飛猛進,於是我又改用3號木桿。但是由於2號鐵桿和3號木桿距離不夠遠,現在我有時也會用1號木桿打出更遠距離。
這些年來,我打這種球路的技巧略有改變,但是許多基本功仍保持不變,比較2000年和2020年的照片一目了然。能夠一直擁有如此可靠的朋友感覺真好。
上桿
我會略微縮短站位和球的距離,通過擊球區時保持胸部在球的正上方。請記住,你並非揮掃擊球,而是略微向下擊球。我也會設定球位更靠站位後方(上圖),以便壓低彈道。
上桿的要領在於保持重心居中。正常開球會感覺重心移至後腳,但是刺針球則感覺重量保持在前腳,以促成略微向下的觸球角度。
下桿
你必須向下擊球,但是又不能過度為之。如果觸球角度過於陡峭,就會使球產生過多後旋,如果遇到正面來風的情況,小白球就會向上飄升。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自上桿頂點必須迅速將身體左側轉離擊球區,因為你站得更靠近小白球。我在下桿時會將左膝蓋打直,下一頁的照片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這個膝蓋打直的動作清理出足夠的空間,讓球桿順暢揮過擊球區。
擊球
球桿接近擊球區時,感覺所有部位都堆疊在相同的垂直平面上。我的下半身已轉離擊球區,但是上半身仍位於小白球的正上方。也就是所謂的「覆蓋」小白球。還有,請注意我的雙手幾乎位於球的正上方,短暫停留之後,隨即趕上桿頭揮動,向下擠壓小白球。
儘管我在2000年所穿的褲子略為寬大,但是我可以保證左腿在擊球時已完全伸直。
收桿
擊球之後仍然保持球桿貼近地面,證明擊球角度不會過於陡峭。打刺針球的另一個要領是盡快縮短送桿,感覺擊球之後立即停止移動雙手,儘管揮桿動力會繼續帶動雙臂和球桿。你的小臂必須強而有力才能控制這種球路,所以鍛鍊臂部肌力必不可少。越快停止揮桿,彈道越低。總複習:站得更靠近球,胸部覆蓋球,縮短收桿。祝你順利打出刺針球。
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請分享本文,讓朋友們與您同享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