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訣2020-01-08

我的私房控球秘訣

穩定控球贏得美國公開賽勝利的關鍵要領 蓋瑞.伍德蘭執筆
▶對高爾夫球員而言,掌控球局是一個困難的任務,因為涉及不只一個面向。首先你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專心一致,這也是我得以贏得美國公開賽勝利的主要原因。我從未失去冷靜,總是專注眼前這一桿。當你數洞平標準桿或抓鳥時,免不了開始夢想突破80桿,或是贏得會員來賓邀請賽勝利。經驗告訴我,專心一致打好眼前這球才是致勝之道。
我的私房控球秘訣
蓋瑞.伍德蘭在2019年贏得美國公開賽冠軍

▶第二就是控球。你應該練就穩定的揮桿,打出可預測的球路,一如我在今年常打的穿透力強的鐵桿球路,不但幫助我在美國公開賽順利攻上72個果嶺中的52個(72%),球技也因而更穩定。截至2019年六月中旬,我出賽18場,已經有八場打進前10名。接下來我將示範如何打這種球路。▶第三就是深入瞭解自己的揮桿,知道如何在失常時自我矯正。多年來,我只是盲目擊球,看看能打多遠,尤其是1號木桿。在布區.哈蒙、彼得.柯文和菲爾.肯昂等多位教練的耳提面命之下,我終於學會如何掌控自己的揮桿,在失常時做出調整。美國公開賽週稍早,布區詢問是否需要幫我看一下揮桿,我信心滿滿地告訴他不需要。結果我的開球狀況好極了,稍後我也將分享開球心得。▶最後,我也更能掌自己的短打。這些年來,短打是妨礙我贏得更多比賽勝利的主要原因。我花了很多時間練習推球、沙坑球和起撲球。我在美國公開賽決賽輪第17洞的果嶺旁切球差一點進洞,就是最好例子。過去我無法想像自己擊球如此乾淨俐落。下面就是我掌控揮桿的私房秘訣。


預擊流程:增進控制度的擊球準備設定

我喜歡打四分之三揮桿鐵桿球。由於不必要的動作銳減,因而更有可能回正桿面紮實擊球。這種打法還能壓低彈道,控球更穩。

我用鐵桿擊球時,主要思考應該給予小白球多大的壓擠力量。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四分之三揮桿雖然已經簡化揮桿動作,不過還是必須以足夠力量擠壓小白球。我會使用長一號的球桿,因為我只用80%力量揮桿。我也會縮短握桿(上圖),所以擊球距離隨之減少,不過紮實擊球機率大增。我相信你的短鐵桿擊球一定比長鐵桿更紮實,道理是一樣的。最後的建議:球位不可超過站位中線之前,擊球會更紮實。


擊球動作:身體引導揮桿

我下面的說明看起來有點自相矛盾,但是我不想誤導大家。雙手是唯一接觸球桿的部位,所以在揮桿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誠如教練彼得.柯文所言,「所有揮桿高手都知道如何善用雙手。」但是就四分之三揮桿而言,應該盡量削減雙手動作,感覺全靠身體前後轉動來推動揮桿動作。

保持揮桿幅度在兩肩之間,可有效縮短上桿(上圖)和送桿。身體、雙臂和球桿以大致相同的速度完成此一短而穩定的揮桿。你或許會感覺這樣的揮桿動作一開始相當緩慢,但是卻總能打出破空而出的強勁球路。


擊球動作:給予小白球紮實的一擊

上圖是我在擊球之後的照片,你會發現我的頭部已朝向目標轉動。這個動作讓我得以順暢揮桿通過擊球區,紮實擠壓小白球。請記住,是壓擊,而不是拍擊。

更重要的是,我的桿面仍然方正對向目標。這就是我格外喜歡這種打法的原因:更容易長時間保持桿面方正。實際練習就會發現,小白球左右偏移的範圍很小,所以幾乎無需擔心出球方向。關鍵在於持續轉動身體通過擊球區,直到胸部正對目標,就這麼簡單。接下來談我是如何控制1號木桿。


全面啟動1號木桿:距離和準確度兼具

我在PGA巡迴賽11個球季,平均開球距離都在300碼以上,但是準確度就還要加把勁。我希望自球道打第二桿,同時又不會犧牲開球距離。我發現只要隨時掌控桿面位置,兩者是可以兼顧的。所以我建議你採用容易回正桿面擊球的揮桿速度,即便揮桿力度只剩50%。一旦知道如何控制桿面之後,即可加快揮桿速度。然後你會發現,就算揮桿速度低於以往,只要專注於回正桿面,擊球會變得更有效率。掌控1號木桿和揮桿長度息息相關。誠如彼得.柯文所言,只要正確轉動身體,上桿長度並不重要。我的上桿很短,但是開球超過300碼。這意味著我的身體轉動產生強大能量,完全無需增加揮桿長度。換言之,揮桿越長,越難掌控。

彼得利用螺旋梯的圖像來說明身體轉動。上桿時,壓力從左腳移到右腳踝,左腳踝疑到右小腿,左小腿移到右腳踝,左膝蓋移到右大腿,左大腿移到右臀部,一如螺旋梯的動線,一直上移至核心部位,再到上半身,最後到右肩。此螺旋狀的重量位移產生強大開球能量。將身體想像成一個大彈簧,旋緊,然後鬆開。

接下來談談下半身所扮演的角色,因為它是開球成功與否的關鍵。我的雙腿在開始揮桿之前就已經動起來,向下壓擠地面,仿佛用腳趾抓住地面,讓身體更平穩。這對轉動身體上桿非常重要。

下桿時,我利用身體右側將身體推向目標,向前方和左方釋放上桿所產生的能量。就像短跑者推抵地面起跑。彼得指出,身體右側前移促成重心移到左側,然後釋放力量擊球。



★★★加高爾夫文摘Line為好友,定期收到名將名師免費球技教學、好友抽獎、特賣好康情報!按此加好友

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請分享本文,讓朋友們與您同享新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