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球友而言,短打是個難解的謎團,也是球技中最容易生鏽的一部分。企圖解開短打之謎困難重重,因為任何一種短打球路的打法都多不勝數,難有標準可言。
然而,至少就物理學原理而言,短打的擊球關鍵要點並非神秘難解。在TrackMan出球狀況監測器和我的得意門生的協助之下,我記錄下三種短打球路的數據:果嶺旁沙坑球、低飛起撲球和高吊球。然後我請來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系統設計工程教授、高爾夫文摘專業顧問約翰.麥克菲博士(John McPhee)和我一同分析這些資料,結果我們發現短打成功擊球的一些共同點,在此與大家分享。
科學裡論看似複雜,但是能有一些基本認識幫助甚大。下次在埋頭苦練的時候,至少知道從何處著手。─麥斯.艾德勒和約翰.麥克菲博士共同執筆
1.果嶺旁沙坑球
►揮桿速度配合沙坑濕度
麥克菲解說:
果嶺旁沙坑球旋轉多、停球快速,桿面和球之間的沙量較多。請將桿面上的沙子想成滑動層,滑動層越少,越容易將剪力傳導至小白球(圖F),產生更多後旋(S)。
潮濕的沙子的抗剪力強度大於乾燥的沙子(所以可堆出更高的沙堆)。於是乎潮濕的沙層能夠承受更大的剪力才會滑落。換成是在乾燥沙坑中,球桿的動能大部分消耗在滑落沙層,而不是讓球產生後旋。
麥柯米克解說:
首先要擬定擊球計劃。沙子潮濕(並非濡濕沉重)的時候可以嘗試打旋球。如果沙子乾燥,就要預留更多滾動空間。我們也認為揮桿速度很重要。在我們的實驗中,揮桿時速必須達到64英里,才能讓球飛行20碼(上圖)。在乾燥的沙中,揮桿時速必須達到67英里,才能讓球前進相同距離,幾乎達到我的挖起桿揮桿極限。
揮至完整收桿位置,才能以更快速度穿過沙子。如果你的揮桿速度較慢,最好調整球桿切入沙中的位置。切入點越靠近球,揮桿速度和旋轉率損失越少。
2.低飛起撲球
►觸擊點偏桿面下方
麥克菲解說:
低飛起撲球會在彈跳兩、三次之後很快停住,擊球點必須偏桿面下方。這會使桿頭在擊球時朝順時針方向旋轉(參見下圖),產生兩種作用:第一,桿面角縮小,降低擊球彈道;第二,由於小白球受到擠壓之後會向上滾過桿面,桿面朝順時針方向旋轉會使球朝逆時針方向旋轉,造成所謂的垂直傳動效應,增加桿面角本身所產生的旋轉率。斜角切擊將球桿的動能大部份轉化成球的旋轉率。
麥柯米克解說:
這是一種很有趣的球路。乍看之下像是薄擊球,但是彈跳兩、三次之後很快停住,令對手傻眼。擊球點必須偏桿面下方,而且略偏桿頭趾部。要領在於以平淺的角度通過擊球區。
採取較寬的站位,感覺球桿貼近地面揮動,尤其是在送桿之時(下圖)。讓球桿滑過小白球底部與地面接觸之處,形成平淺的切球效果。由於不應打出草痕,所以在堅硬的草皮上或小白球浮在草葉上的情況較容易執行這種打法。
3.高吊球
►球桿的反彈角自球下滑過
麥克菲解說:
相較於低飛起撲球,高吊球的觸擊點更偏桿面上方,而且更為直接觸球。由於著陸角度很陡,小白球降落果嶺後很快停住,而不是靠後旋煞車。卡麥隆打出的30碼高吊球的旋轉率(S)只有4,100 rpm,但是出球角度卻高達61度。
球速則近似30碼低飛起撲球,即使球桿速度(V)快很多。原因很簡單:更多球桿動能用於桿頭反彈角擊打地面,以產生略微向上的擊球角度。
麥柯米克解說:
瞄準時設定桿面指向天空,將桿面開放至你可以看到桿頭前緣的程度,以便用最大桿面角擊球。你或許會問,桿面開放到這種程度,如何偏桿面上方觸球?觸擊時,桿頭底部會壓入地面,擠出空間讓桿頭自球下滑過。要領在於手腕放鬆,快速彎曲。
手腕在揮桿兩側都應彎曲,讓桿頭高於肩膀。感覺桿面自球下快速滑過,一如抹刀俐落地滑過鬆餅底部。
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
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
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
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
高爾夫文摘嚴選優質商品推薦
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請分享本文,讓朋友們與您同享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