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球友都認為擊球力量來自於用力轉動身體帶動雙臂和球桿通過擊球區。不過最強而有力的方法是雙臂下揮、身體停止轉動,在擊球瞬間產生類似揮鞭的動作,我稱之為瞬間加速。►這並非新觀念。在日常生活中,雙手和雙臂移動速度最快。身體動作是很有力,但是加速度不足。擊球距離來自於揮桿速度,而非力量。職業選手下桿時的身體轉動速度是每小時7到12英里,如果你單純仰賴身體轉動加速揮桿,擊球距離一定不理想。上半身必須在下桿時踩煞車,方能將能量傳遞至球桿。►下面是一些加快速度的例子。手部猛然停止前移或向後拉甩動毛巾,將速度送到毛巾尖端。手臂陡然定住,抽動手腕拋擲飛盤。一輛測試車撞上水泥牆,駕駛座上的假人飛出破碎的擋風玻璃。上述例子都包含猛然停止的動作,將能量傳導至移動中的物體上。如果所有部位都一股腦向前衝,能量就無法傳遞,不會出現瞬間能量暴增的現象。而大多數球友的揮桿正是如此。►我從2000年開始輔導的查克.強森(Zack Johnson)就很擅長揮桿瞬間加速。他並非大砲選手,但是開球效率高居巡迴賽前10名,這意味著他將揮桿速度做最有效率的運用。如果你想增加擊球距離,就必須學習查克讓球桿在擊球時瞬間加速。
上桿頂點:保持頭部固定並轉動臀部
上桿最重要的莫過於保持脊柱朝目標反相向傾斜。任何需要速度的運動,例如棒球、網球和投擲標槍,身體在轉動過程中都是朝目標反方向傾斜。這是產生瞬間加速的第一步。
為了保持身體朝目標反方向傾斜,就必須保持頭部固定並轉動臀部,不可側移。你應該感覺右臀部朝向目標轉到身後方(下圖)。臀部是做定點轉動,中心點不應移動,讓你感覺右臀部在轉動時推向目標。再加上頭部固定,即可保持脊柱朝目標反方向傾斜。
脊柱朝目標反方向傾斜設定另一個上桿頂點關鍵位置:雙手更偏目標線內側。雙手位置不高於右肩,而是「深入」身體後方。想像你設定屁股抵住一面牆壁,雙手位置一定要夠深才會碰觸牆壁。
臀部正確轉動促使雙手位置深入身體後方,幫助你直線下桿擊球。在任何煞車動作之前都需要直線加速。一如甩毛巾或擲飛盤,你的球桿也是先向前揮動,然後踩煞車瞬間加速。
下桿:推向地面快速下揮
雙臂自上桿頂點以最快速度下揮,臀部只略微前移一點,以支撐手臂揮動。一如短跑選手用腳撐住起跑座:臀部就定位,雙腿推抵地面。若是缺乏地面的反作用力,雙臂就無法快速下揮。
請注意強森的臀部正對小白球,而不是轉至開放位置(下圖)。我至今未見過臀部固定不動的職業選手,所以無需擔心臀部移動。你應該學習的是雙臂快速下揮。雙臂開始下揮之後,臀部自然會做出回應。
限制臀部轉動是下桿過程中第一個煞車動作。但是並非刻意為之。你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加速揮動雙臂擊球,然後臀部就會自然停止轉動。請記住,一定要踩煞車才能傳遞速度,而臀部最先踩煞車。
如果感覺雙腳沉重一如踩在未乾的水泥上,就表示做對了。高中物理教導我們,和軸心成90度角揮動一物體速度最快,所以下半身固定、球桿和脊柱成90度角、雙臂快速揮動,效率最佳、速度最快。
擊球:正對球並重擊地面
現在輪到肩膀踩煞車,加速雙臂揮動。你應該感覺身體左側硬起來,從臀部一直到肩膀。想像有人在你下桿時扶住你的左肩,讓你的胸部在擊球時正對小白球,而不是轉至開放位置。
最後踩煞車的是雙臂。你可以想像球桿前緣擊入地面。請注意查克的雙手位於桿頭前方,左肩聳起(下圖)。肩膀固定之後即可做為雙臂揮動的基礎,將能量傳遞至球桿。
你的身體顯然從頭到尾都在移動,我又怎能指出某個部位停止移動?因為這些部位又會再度啟動──以臀部、肩膀、雙臂順序動起來──支援揮桿通過擊球區的動作。如果你專注於快速揮動雙臂,那麼這些煞車和再起動的動作就會自動完成。身體一直居於支援、而非領導地位。
最後一個例子。你如何自蹲踞姿勢跳起?你會先快速高舉雙臂,然後自地面向上蹦起。你不會先蹦起,然後加入手臂動作。但是許多球友都是先用力轉動身體,然後揮動手臂通過擊球區。速度來自於揮動雙臂以及身體按正確順序踩煞車。
4個瞬間加速練習
1無轉動揮桿
我以傳統方式揮擊7號鐵桿的距離是170碼,不轉動身體通過擊球區的距離是160碼。練習正常上桿,但是擊球後不轉動身體。擊球距離之遠會令你大吃一驚。
2投擲魚叉
這個練習有助於體會正確的脊柱傾斜角度。握住一支瞄準桿代替魚叉,如果你想將之插入地上,脊柱就會保持右傾。因為這是施力方向。當你的手臂停止揮動魚叉,就會感覺到加速度。
3向下投擲
右手握住一顆球,將之擲向球座,有助於體會下半身定住的感覺。一如正常下桿,感覺雙腳沉重,身體定住,能量從雙臂傳遞至小白球。
4猛然停止
在正常球位處放置一個桿頭套,倒握球桿練習揮桿。練習在碰觸桿頭套之前停止揮桿。你會感覺身體左側保持穩固,臀部、肩膀和手臂依序踩煞車。這就是擊球時能量暴增的秘訣。
邁克.班德,高爾夫文摘全美50大教練第四名。
►►加高爾夫文摘LINE@為好友,定期收到世界頂尖球員教練獨家球技教學,還有經常舉行的好友大抽獎,而且完全免費喔:http://goo.gl/T8HjCm
好文章與好朋友分享!請分享本文,讓朋友們與您同享新知!